二十四節氣養生是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的議題,順應天時呼應天人合一,但該從何處下手?
《黃帝內經》定義的二十四節氣,與地處亞熱帶的台灣有何不同?
在《內經》的大節氣下,我們該如何透過喝茶來調整自己的小節氣呢?
李啟彰老師《茶日子》 一書作者,將會在五堂課程中,用自己多年的研究與自身體感比對,帶來最完整的解說。
課程大綱
一、長夏
霜降(秋末)、大寒(冬末)、穀雨(春末)、大暑(夏末)。
四季轉換間的18天,正是脾胃運作最重要的時節,正確的養護還需參考四季的特性。
二、冬
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。
嚴防陰、寒之邪。防治肺系疾病、心系疾病、脾胃疾病。
三、春
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。
早春,陰寒減退;仲春,肝氣生發;晚春,氣溫漸高。
四、夏
立夏、小滿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。
前段保暖;中段忌涼;後段養陰。
五、秋
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。
前半段以降溼為主,後半段以降燥為主。